北京国京锐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京锐动态 > 行业文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景泰蓝经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后,他们认为,金属胎珐琅制品由外国传入中国后,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很快融会了民族的传统风格,形成了中国工美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光富《中国美术史》论述:“景泰蓝虽然从外国传来,但经过前辈艺人的努力、结合我国瓷器、铜器、漆器的许多传统技法,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新工艺。无论从造型、纹饰、色彩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论述:“景泰蓝是掐丝珐琅,此外还有‘錾胎珐琅’、‘画珐琅’。‘錾胎珐琅’到清代绝迹。‘景泰蓝’经艺人们结合我国锦玉瓷器等工艺品的许多传统技法和装饰方法,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工艺品种。因此到清代中叶,已成为我国大量出口的工艺美术品之一,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盛名。”
    龙宗鑫《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论述:“景泰蓝做法虽由外国传入,但经过我国艺人们的努力钻研,吸取外来长处,结合我国锦、玉、瓷、漆等工艺品的许多传统技法和装饰花色,创造成功独具特色的新品种。无论从形制上还是从纹饰上看,我国景泰蓝都具备着浓厚的民族风格。由于这些卓越的成就,在国际上博得好评,因此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工艺品之一,至今未衰。”“明代早期景泰蓝由宫廷御用监造办,民间不得私制,且有以黄金做胎的少数御用品。”
    《中国土特产大全》论述:“我国珐琅的生产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商代文物中就有类似珐琅质的铜镶嵌制品。北京景泰蓝在发展过程中,还吸收了西亚的珐琅生产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封建时代,景泰蓝主要为宫廷、贵族所垄断,到清朝末年才开始在民间发展。”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述:“中国金属珐琅工艺品。即铜胎掐丝珐琅。通常解释为起源或发展于明代景泰年间,漆釉料多为蓝色之故。景泰蓝工艺,自阿拉伯地区传入,不久便民族化。”
    李浴《中国美术史纲》论述,景泰蓝“元代沟通了东西交通,发源于阿拉伯地区的掐丝珐琅传入我国云南。”“我国本有着制造铜器和烧制釉子的悠久传统,早在隋唐时期就烧成了二者相结合的金属珐琅工艺品——珐琅铜镜。所以这种铜胎掐丝珐琅一经传入我国,迅即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现存最早的宣德年间的实物,其造型风韵都已中国化了。”
     《北京通史》论述:“珐琅又称景泰蓝,因明代景泰蓝年间制品多蓝色,而且又十分精美而得名。景泰蓝源出于商代的铜镶嵌制品,明代吸收了云南‘大食窑’传来的铜胎珐琅技术,并加以发展,成为明代工艺美术品中的杰出代表。”
    李翔、王孔刚《中国工艺美术史纲》论述:“掐丝珐琅,源于阿拉伯地区。元代以军国的姿态沟通了东西交往,阿拉伯的掐丝珐琅传入我国云南。”“我国本来就有制造铜器和烧制釉子的悠久传统,如春秋越王勾践铜剑的剑柄上,就有珐琅釉料装饰;河北满城出土的铜壶,壶体也满饰珐琅质的方块;陕西蓝田窑藏还出土有涂着白色珐琅质的莲叶形银饰和双鸳鸯纹银饰等;隋唐时期出现了珐琅铜镜。日本学者根据此镜,提出我国掐丝珐琅起源于唐代(此镜现藏于日本正仓院),但这一主张尚待证实。而从现存实物资料和文献记载看,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珐琅器产于元代。”
    以上种种论述,都认为景泰蓝工艺是在中国本土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中国在金属铸造和焊接技术、金属丝的切削和镶嵌技术,以及琉璃釉的烧造技术等方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所以,当金属胎起线珐琅烧造技术传入之后,它就很容易地被我们祖先所接受,很快地熟练掌握了其制造方法。并迅速地与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的技艺相融会,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成熟的金属工艺品——景泰蓝。正是由于诸多有利的因素,才使得金属胎珐琅工艺一问世就以中国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博得了国内外的赞美,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品。我们对它之所以感到那样亲切熟悉,因为它是从我们几千年的文化艺术养料中孕育出来的,富有强烈的民族气息与感情,根本不同于波斯得大食瓶及阿拉伯的大食窑了。中国景泰蓝以一种新的色彩、新的生命力不断发展,日趋兴旺,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工艺美术门类之一,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关于中国景泰蓝的起源,虽有种种认识,但是随着实物的陆续发现与考证,古文献的研究,以及理论探索的深入,也许还会有更新的认识和发现。

上一篇:国宝艺术品景泰蓝的起源(4)

下一篇:建国初精品国宝艺术品景泰蓝彩盘